加载中...
浅议柏拉图在《理想国》中阐述的正义观及其当代价值
浅议柏拉图在《理想国》中阐述的正义观及其当代价值
455
57
读书摘记
浅议柏拉图在《理想国》中阐述的正义观及其当代价值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正义问题,古往今来一直为数不胜数的政治家、思想家所探讨。梭伦眼中的正义是平衡与稳定,是给予各方以一定界限,使人人各得其所;赫拉克利特认为正义就是斗争,只有通过斗争才能达到和谐;智者斯拉斯马寇眼中的正义是强者的利益……而前人的正义观无疑对古希腊时期的柏拉图的思想产生了影响,他由破到立,既批判了前人的正义观,又对此加以了继承和发扬,将正义分为了城邦正义及个人正义两类。

一、城邦正义

柏拉图曾在《理想国》中提到,“我们建立这个国家的目标并不是为了某一阶级的单独突出的幸福,而是为了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这样致力于全体公民最大幸福的城邦可以被称为正义的城邦。而维系城邦正常运转需要国家的三个阶层各司其职、恪尽职守,被注入黄金、居于社会最高层次的统治者,他们具备智慧的德性,统筹处理国家大事;被注入白银、居于社会中间层次的护卫者,他们具备勇敢的德性,维护保全国家安全;被注入铜铁、居于社会最低层次的生产者,他们具备节制的德性,满足实现国家需要。三个阶层依据各自的德性各行其是、互不侵犯,共同促进城邦的和谐发展,由此城邦得以良好运转,城邦正义也得以实现。

二、个人正义

在柏拉图看来,人的灵魂由理性、激情以及欲望三品质组成。其中,理性是灵魂的统帅者,发挥主导作用;激情是理性的辅助者,推动其持续发展;欲望是理性的对抗者,需要得到调控。而灵魂的三部分是缺一不可的,但必须通过教育的方式让灵魂的三部分各司其职。正义的人则将杜绝灵魂里的各个部分互相干扰,起别的部分的作用,也将杜绝欲望和激情超越理性导致个人导向邪恶,他们竭力保持内在状态和谐统一。

三、个人正义与城邦正义的关系

在柏拉图的眼中,城邦正义和个人正义是紧密联系的。只有在正义的城邦里,个人正义的实现才成为可能,城邦正义是个人正义的基石;而只有具有普遍广泛性的个人正义存在,城邦正义的实现才得以达成,个人正义是城邦正义的要件。从柏拉图极端的整体主义者身份的角度出发,城邦正义优先于个人正义,当城邦处于和谐状态,实现了城邦正义,才能更好地发展个人正义,完善个人内在修养。

四、从城邦正义看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

(一)党的领导是伟大事业的根本保证

柏拉图构想的理想国由具备智慧德性的统治者进行统一指挥,而当今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也离不开一力量进行大局层面的把握与协调,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证明了这一力量即是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历史的、人民的选择。“万山磅礴,必有主峰”面对纷繁复杂、始终处在动态变化之中的国内、国际形势,必须发挥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作用。正如柏拉图对统治者有着品格、才干等各方面设想,对统治者的私生活加以约束,防止其过分追求私人财产,领导伟大事业的党也必须永葆先进性、纯洁性,同时具备过硬的执政本领。曾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叶坪村苏维埃政府主席谢步升肆意掠夺财富、鱼肉百姓,今有社会主义时期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成克杰无视党的纪律、滥用职权,尽管绝大多数党员是廉洁奉公、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然而极少数党员贪污腐败现象要求党始终走在反腐道路上,不断抵御被腐化的风险,始终坚持树立反对腐败的鲜明政治立场。而党的高超执政本领也是党所必备的要素。习近平总书记曾言“从总体上看,与今天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要求相比,我们的本领有适应的一面,也有不适应的一面。”诚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必然要求全面增强党的执政本领,以适应处于深刻变化的伟大事业需求。当党拥有的先进性、纯洁性继续焕发生机与活力,执政本领持续全面提高,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将进一步获得质的飞跃。

(二)社会公平是伟大事业的内在要求

柏拉图认为,在理想国中,强者有展现自我聪明才智的平台,得到相应的合理回报;而弱者也有竭力发挥自我匮乏才干的机会,得到社会相应的关怀与尊重,人人都有充分的生存发展空间。且他强调正义是关于整体的幸福,是整个城邦以及城邦上下所有公民的幸福,而不是极少数人,不是关于一部分人的幸福。正所谓“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要求社会公平,人人处于相对平等的利益分配关系,共享发展成果。国家始终将社会公平置于重要地位与高度,对城乡差距过大、区域发展不平衡以及不同阶层之间利益享有程度不同等问题进行不断地调节,采取一系列措施。“初次分配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这不仅是党的一句口号、标语,更是党切实采取的行动。从南水北调、西气东输再到批复甘陕两省关中—天水经济区、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区等多部区域规范发展文件,可见党为缩小区域差距,实现社会公平的创举。个人收入分配方面,国家也加以高度关注,让一切生产要素活力充分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城乡差距过大问题,亦有一系列文件出台落实予以解决,例如惠农助农政策、完善农村各项基础设施等。当社会公平问题得到更深度的重视,致力于实现全中国人民的幸福,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将进一步取得更显著的成就。

(三)人民群众是伟大事业的决定力量

在柏拉图眼中,统治者、护卫者以及生产者三个阶层以各自的德性为依据各行其是、互不侵犯,形成各司其职、井然有序的状态,共同承担促进城邦的和谐发展的建设者责任,城邦将良好运转,城邦正义也将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全体中国人民的助力。进入新时代,中国发展处在新的历史方位。今年6月,聂海胜等三位航天人,作为我国空间站的首批乘客,顺利完成了太空驻留任务;无独有偶,10月搭乘翟志刚、王亚平以及叶光富的神舟十三号成功升天,无数航天人努力奔跑追梦,航天事业不断进取。带领乡亲历时7年凿出“绝壁天路”的毛相林,率领妇女开拓“刺绣”脱贫新路的白晶莹,即使身患重疾仍不忘让数万群众喝上“安全水”的刘虎,数不胜数的攻坚楷模则推进了脱贫事业,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农民的努力使得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在工人努力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提高,各行各业的人民群众均为伟大事业的实现贡献了一份坚实力量。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社会物质财富以及精神财富创造者,是中国一切工作的力量源泉。当人民群众各尽其智、其能携手共建未来,发挥其首创精神,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将进一步获得累累硕果。

五、从个人正义看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

柏拉图认为必须控制人的欲望、激情在合理范围,防止欲望和激情超过理性,在人的灵魂中其主导作用,将个人引致恶。因而发挥教育这一手段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拥有和谐稳定的环境,应当发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生之品性,所谓百变不离其宗者,大抵胚胎于家庭”作为三大教育支柱的家庭教育,对个体品性的养成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个人能否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其父母往往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我们应当重视父母的言传身教,使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发挥榜样作用,帮助个人养成良好的品德,同时父母应及时对孩子的错误行为进行批评,教授其正确的价值取向与行为。正如为我们所熟知的岳飞有勇有谋、心怀天下大义,这般品性的养成离不开其积极的家庭教育。尽管岳飞生于农家,父母均文化水平欠佳,但其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舍己助人,且对岳飞教养严格,使岳飞最终养成了良好的性格涵养。

而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有力补充,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的主课堂、主阵地,教导孩子明辨是非善恶,帮助孩子形成高尚品德。学校开展思政品德课堂,组织一列文明行为教育活动,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个人在学校里接受系统性、计划性的指导,学习社会规范、道德准则以及价值观念,使人为善、陶冶情操。

社会教育亦是个人良好德性形成的至关重要的一环,应当利用社会的力量教育个人。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续,使人在实践中完善自身的道德品质。只有在一个良好的社会教育环境中,道德原则才能被社会大众普遍地接受和遵守,个人在履行道德原则的时候,将得到社会的认可,进而促使个人继续履行,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倘若不重视社会教育的作用,将引起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及极端个人主义的盛行。正如恩格斯所言“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获得自己的伦理观念。”人们的伦理观念形成受到社会方方面面的影响,当良好的社会教育使社会公德深入人心时,社会公德将成为共同的行为准则,人人均自觉维护社会秩序;反之,社会将处于无序状态,人人均为追求个人利益枉顾整体利益。当今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我们所倡导,随处可见的墙板标语、相关主题活动,都在无形之中潜移默化地对公民产生影响,充分发挥社会教育的关键作用。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社会教育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协同助力个人良好道德的养成,由此个人节制自己的欲望,不为有违道德法律、侵害他人和社会利益的事情,个人怀有高尚道德情感,乐于助人甘于奉献。全社会形成有序和谐的环境,伟大事业的建设也将更好开展。当教育的三大支柱发挥各有的独特作用,同时形成教育合力帮助人人形成向善品德与德性,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将进一步取得丰厚成果。

六、从两者关系看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

在柏拉图的眼中,城邦正义和个人正义是相互维系的、相互统一的。城邦正义,为个人提供良好环境,帮助个人形成正义;个人正义在每个单独个体身上得到充分体现,为城邦营造良好氛围,帮助城邦形成正义。个人仅仅追求一己私利,枉顾城邦整体利益是不正义的。城邦正义也要求兼顾最广大个人的根本利益,且处于优先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也提出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统一,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冲突时,以国家利益至上的要求。国家利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事实上是一致的。国家始终心系人民群众,把“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三个“有利于”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成败的标准。国家始终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为奋斗目标、前进方向,强调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致力于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以及幸福感,一点一滴地践行为民情怀。国家追求的即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方面、多层次需要。“苟利国家,不求富贵”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一定程度上冲突时,应以国家利益为重。革命时期,为了国家利益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建设时期,为了国家利益于炭窑中牺牲,悠悠历史长河中,无数英雄为了国家牺牲小我,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新中国得以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追求伟大事业发展的当下,每个个体也应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国家建设,坚定不移地听党指挥、跟党走,心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为此挥洒自己的汗水,在青春年华为祖国献力。

 

相关推荐链接

推荐 20 篇〔文学频道

欢迎关注中国大学生网官方微信公众号